导读
量主至今已有30多年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国耕告《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结束后,地质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量主至今已有30多年。性状截至2019年底,年变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达1344个,化情涵盖了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况报涉及全国主要种植制度。国耕告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的地质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对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30年来获取的量主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编,对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的性状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年变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变化情况
监测点设置不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处理,化情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况报在常规施肥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化验。国耕告监测内容包括立地条件、农业生产概况、剖面性状、作物种类、产量、施肥量、土壤理化性状等。
(一)有机质、全氮与建点初期比下降,近年来基本稳定。
1988—1997年(建点初期10年,下同)监测点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5.7g/kg、1.60g/kg,2009—2018年(近10年,下同)平均含量分别下降至24.3g/kg、1.46g/kg,分别下降了5.4%、8.7%。但近年来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稳定,分别维持在24.9g/kg、1.45g/kg左右,这与国家高度重视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密切相关。
(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持续上升。
与建点初期10年比,近10年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上升至26.2mg/kg、129.5mg/kg,分别上升了78.2%、41.1%。2009—2018年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分别从23.9mg/kg、117.5mg/kg上升至29.9mg/kg、147mg/kg,这与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及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有关。
(三)酸性土壤监测点比例有所上升。
与建点初期10年比,近10年酸性土壤p H(4.5~5.5)的监测点占比从12.8%上升至17.3%;微酸性土壤p H(5.5~6.5)的占比从30.9%下降至28.5%;强酸性土壤(p H≤4.5)点位占比变化不大。酸性土壤比例上升与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不足有较大关系。
(四)部分微量元素缺乏。
有效铜、锌、铁、锰、硼、钼处于缺乏或较缺乏水平的监测点占比分别为1.2%、7.3%、5.7%、12.2%、55.4%、61.2%,这与农民重施大量元素肥、轻施微量元素肥有关。
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南方耕地红壤酸化。
南方耕地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土壤p H平均值从建点初期5年的6.5下降至近5年的5.7。其中,浙江、江西2省局部酸化严重,土壤p H≤5.5的点位占比分别高达70.2%、73.5%。应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调酸及平衡施肥等技术加以改良。
(二)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
与二普时期(19世纪80年代)比,有机质平均含量从38.7g/kg下降至30.5g/kg,下降了21.2%。局部地区出现酸化趋势,p H≤5.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比达17.8%。东北黑土区开垦初期黑土层一般在60~100cm,目前黑土区耕层厚度平均为21.3cm,土壤侵蚀使黑土表层以平均每年0.3cm左右的速度流失。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强黑土地保护,初步形成黑土保水阻控、均衡施肥、调酸改土、肥沃耕层构建等行之有效的培肥改良技术模式,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西北土壤盐渍化问题。
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盐渍化较为严重,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2.6%;宁夏引黄灌区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5.0%;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9.6%、12.5%、9.9%。土壤盐渍化将造成作物出苗困难并减产,可通过以水压盐、暗管排盐、秸秆还田、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施用有机硅调理剂等措施加以改良和治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监测网络。
进一步扩充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点,争取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按年度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为因地制宜开展土壤培肥改良与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二)深化专项监测。
结合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完善监测指标,深化开展耕地质量专项监测,为科学评估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提供依据。
(三)拓展监测范围。
逐步推进开展自动监测区、耕地质量监测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区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点建设,实现土情、墒情、肥情、环情的同步综合监测。同时,逐步拓展园地、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监测技术和指标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范围。
(四)强化总结宣传。
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按年度发布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及时总结宣传监测工作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土壤,监测,有机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北京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山东省立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北部战区总医院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山东淄博市第一医院 |
南京鼓楼医院 |
东莞市人民医院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奉天医院) |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邯郸市第一医院 |
潍坊呼吸病医院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海南省人民医院 |
青海省人民医院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
淄博市立医院 |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 |
天津市海河医院 |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无锡市人民医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
安徽省胸科医院 |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粤北人民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
唐山工人医院 |
中日友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