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敢上九天揽月”的长征追梦征程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火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助力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探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凭借出色的工程适应能力、强大的长征运载能力、丰富的火箭发射轨道、精准的助力入轨精度脱颖而出,成为“嫦娥”奔月的探月最佳搭档,助力探月工程的工程每一步。五战全胜是长征研制团队不断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火箭结果。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在2013年12月2日、助力2018年12月8日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及嫦娥四号探测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探月是工程唯一一型两次发射“嫦娥”探测器的火箭。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执行嫦娥四号探测器任务过程中,为保证火箭准时执行任务,原本需要1个月完成的17次测试工作,要求12天内完成。
总装总测团队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按时完成工作。测试前,总装总测团队开展通知单和指导文件的再学习;测试总指挥对每位测试人员设计交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前期的充分准备,让测试人员提前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按照现有流程,一次测试要拆装电缆4次,一次需要几个小时时间,且流程复杂、工作量大。在梳理当前工艺规程,并将可合并的测试合并后,一天就完成了4次全箭测试和2次分系统测试。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自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算起,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332天内实现了“四连捷”,作为航天复杂系统工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呈现出强耦合、强约束、高风险、高动态的典型特点,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对上一次成功的简单复制,而是站在新起点上,用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从零开始做好每一项工作。
研制团队结合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特点开展了质量控制工作,制定了“4+23”的质量管控措施,对火箭发动机等4项工作开展了专题分析,对产品制造、验收及总装测试等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23项,包括火箭飞行关键动作指标闭合分析、设计特性全集分析与控制分析确认、焊缝质量专项检查确认、环境适应性分析等。
面对“零窗口”挑战,研制团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应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结合任务特点制定发射方案,开展发射场流程精细化再造,以“零窗口”“零故障”的完美表现,实现了高密度执行重大航天工程任务,连战连捷的“自我超越”。
祖先的探月梦想由来已久,神话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药,飞上月球。如今,现实中的“嫦娥”,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下,已五度成功奔月,为探月工程搭起天梯,托举中国人的探月梦想走向更深更远。
2025-07-08 11:501479人浏览
2025-07-08 11:032770人浏览
2025-07-08 11:001320人浏览
2025-07-08 10:36552人浏览
2025-07-08 10:3171人浏览
2025-07-08 09:442001人浏览
http://www.mtksj.com/uploads/allimg/220720/1-220H0123222N4.jpg|http://www.mtksj.com/uploads/allimg/2
连日来,宝应县扬州兴润水晶礼品公司的职工加班加点,赶制供用北京奥运会的2万套鸟巢体育馆模型水晶礼品,争取在6月底前交货。届时,宝应出产的17万套水晶制品将作为礼品赠送给中外嘉宾和各国的运动员。 宝应
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环太平洋陶瓷玻璃技术大会于11月14日下午在上海全部会议中心落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代表就电子陶瓷、生物陶瓷、光电玻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