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相比较过去几届

SNEC刚刚落下帷幕,折射相比较过去几届,出光场今年有明显的伏市变化。如果说过去几届大家冲动澎湃,变化不仅那么今年明显理智了许多。好还在SNEC开会的美企同时,资本市场又传出华能欲在香港市场收购协鑫新能源的业新消息,虽然交易尚未达成,折射但对市场震动不小。出光场结合这么多方面的伏市信息,我们来分析一下。变化不仅
变化一:参展企业数量减少,好还本届展会从面积到参展企业数量都下降了。美企这是业新否是行业变冷的信号?我们认为并不是。就这个情况我们咨询了部分企业的折射想法,特别是之前参展,这次没有参展的企业。企业表示,由于光伏近年的全部化,海外展会逐步兴起,企业更倾向于参加海外市场本地的展会,类似东南亚等地的展会,可以直接面对潜在客户。
这说明了两个事实,一个是国内市场已经稳定,该谈的客户基本都谈过了,企业压缩成本就不再办展,但是人还是在会场与大家聚的;另一个就是,企业的宣传倾向于海外市场,侧面反映了海外市场的兴起,另外海外市场的客户不像当年欧洲、美国有能力跑到中国来找合作伙伴,现在的潜在客户更多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中方主动出击了。
变化二:光伏和建设的结合有重新崛起的势头。本次展会期间,光伏BIPV联盟宣布成立。从金太阳工程补贴结束之后,BIPV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地面电站成为主流。随着“去补贴”、“市场化交易”、“中东部土地约束”等关键因素的变化,市场也随之改变。我们预计与建设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光伏未来将成为建设材料的一种,更好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设计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屋顶额外加装,外观来看很不协调。
此次展会中,以汉能为首的光伏建筑材料自成一派,汉瓦确实越来越好看。很多人觉得薄膜发电量不行,但是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待光伏的话,发电量及经济性恐怕要排在颜值之后了。建筑材料不乏高价之货,但客户依然愿意买单,关键就是能不能提升整体建筑的美观和档次。
变化三,技术尚未出现飞跃式的变化。这个其实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变化。当年单晶的出现带来了装机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变化,反观今年,仍然没有能够短期称雄的新技术。无论是异质结亦或是钙钛矿,仍然在短期内难以商业化。
变化四,来自于展会之外,投入资金企业的变化。一个消息就是华能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有可能收购协鑫新能源,这笔并购直接通过接盘股市的壳资源来打包接盘旗下电站,目前谈判尚在进行中,是否能够成功收购我们还得拭目以待。但这种做法为央企迅速扩充可更新能源资产提供了一个范例,特别是像华能这种体量的央企,如果想短时间扩张版图,还是资本市场上并购更加迅速。不仅有电站,还带一个壳资源,股权比例还可谈。如果是直接并购电站的话,原带有方未必同意保留45%的股权。目前的并购,感觉对买方有更大的谈判空间。
另外,铁塔公司的入局对行业也很震动,虽然当年有国有钢铁企业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公司,但并未对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铁塔公司的不同在于,他本身是标准的分布式资产运营企业,即遍布全国,一旦开发分布式光伏可以与5G、售电、储能逐步结合起来,很有可能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那么现象级产品有可能也会出现,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总结,整体看本次展会及同期的市场,理智和跨界是两大主题。光伏从业者在行业成熟中变得理智,行业成熟后,成本足够低又带来了跨界的可能,整个光伏的自然必将随之变得比以前更复杂,犹如小树林成长为热带雨林,可以容纳更多的参与者。
相关文章
纸里参数吊挨很多下价足机,支撑44W快充战120Hz革新率,vivo那款足机1299元起卖
http://www.mtksj.com/uploads/allimg/220111/1-22011113500O43.jpg|http://www.mtksj.com/uploads/allimg/2025-07-16- 国家发展改变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8日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能耗总量增速约2.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但相比202025-07-16
- 华东价格震荡调整,看好中期景气持续本周华东水泥价格小幅下跌0.7元/吨,其中上海下滑20元、福州上涨15元;沿江熟料价格下跌10元/吨,但仍维持在500元/吨;随着下游需求的环比下降,华东库容比本周有2025-07-16
- 关于建材行业的整体形势,建材行业去产能和节能降耗进程深入,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预测后期环保标准还将更加严格,且范围将扩大到长三角、珠三角等要点区域。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缩,虽面临投入资金放缓需求稳中有2025-07-16
- 从化学处理到物理分布,漂浮型与非浮型铝银浆的技术路径截然不同。非浮型产品的生产采用油酸作为定向剂,使铝片在漆膜中形成垂直排列结构,最终稳定存在于涂层中下部,呈现柔和的亚光金属效果。漂浮型产品则通过硬脂2025-07-16
-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柴油是高效节能型产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和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车用柴油产品成为我国从石油加工所得发动机燃料中产量最高、消耗量最大的油品。但由于基础工程建设地区较多位置偏远,2025-07-16
最新评论